論氣動調節閥能否在生產過程中成為帶壓下不停車檢修的閥門
根據我國生產的氣動調節閥情況看,絕大部分的一般常用閥門技術水平不高,結構比較簡單,大多數處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國際水平,達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水平的不到三分之一。閥門的內漏、外漏現象沒有根本解決,有的產品可靠性差,壽命短,不能保證成套裝置在一個檢修期內可靠工作,而被迫停車進行檢修或更換。所以閥門的質量優劣直接影響生產、能耗、環保.而國外的閥門,從外觀、質量、材質、密封似乎比國內好、先進,但萬物總有疲勞和損壞、泄漏的時候。閥門自身受氣液輸送的磨損沖擊,泄漏點故障是不可避免的。至今為止,國內外還尚未有可帶壓檢修的閥門,一旦發生故障,只能被迫停車檢修,它的損失可以從十幾萬元到幾百萬元計算。或只能以旁路或附線來彌補這一缺陷,大大增加了成本和重復勞動工作的繁瑣。但要攻破能“帶壓檢修的閥門”,又是國內外比較關注的難題。
為了解決在生產過程中能帶壓下不停車檢修的閥門,這將是前人從未做過的事,它涉及的難度局限很大。一是原來的標準閥門尺寸距離不能變;二是結構要合理,不能畫蛇添足;三要安全可靠;四是檢修操作要簡易方便;五是比原來的使用壽命長;六是節約成本。我首先在旋塞閥的突破口作創新改革攻關。
經過深思熟慮,改革創新旋塞閥的靈感逐漸產生。圍繞著對旋塞閥的硬軟、耐磨、密封性能突破口,在帶壓情況下能雙切更換閥芯的結構技術作研制。從構思發明到試驗幾百次幾千次,終于完善成功了。原來的液體輸送系統都需要總閥,當管路系統中出現故障要關閉總閥。一般用于總閥的多為閘閥,由于總閥不經常關閉和開啟,因此比較容易生銹腐蝕,時間一長就容易泄漏。一旦總閥泄漏無法關閉,不僅給管路系統的維修帶來麻煩,如果維修總閥,必須關閉上一級的總閥,這樣就會影響整個系統停止使用。本發明創新改革后的“可帶壓檢修的旋塞閥”替代現有大量使用的一般口徑的閘閥、氣動活塞O型切斷球閥,廣泛可用于化工、石油化工、天然氣、住宅、儲槽車、油罐車、儲槽等以及各行各業。該專利發明已經被美國初選選中,并通過部級鑒定已列入化工部部版標準。繼而旋塞閥的第二代第三代相繼完善,使該閥門的使用壽命大大增加,同類產品無法比擬,可替代球閥、進口旋塞閥。